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的一副春联这样写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反映出( )
①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②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④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图一上的动物纹饰,商人认为可以沟通神灵
②图二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③图三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
④上述三图所代表的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 B.发明本心 | C.知行合一 | D.经世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