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12月8日凌晨1时45分,入侵舰队的南路5千多名日军在4艘驱逐舰交叉火力的掩护下在哥打巴鲁登陆。这时4500海里以外的珍珠港以北,突袭机群正在准备起飞。两个小时后,日本登陆部分击退了哥打巴鲁的守军,控制了日本新帝国的第一个滩头堡,珍珠港的突袭机群也飞临美太平洋舰队上空。随后宋卡和北大年的登陆部队也成功地守住了阵地。并且各地的登陆兵上岸后,迅速抢占附近的机场。8日天明后,日军航空兵对马来半岛尚未被其地面部队占领的机场和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多次空袭,大英帝国的空军已损失殆尽。12月8日下午,菲利普斯中将在没有空中掩护、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率领Z舰队冒险出航。12月10,Z舰队终于厄运难逃,日军22航空队85架飞机用2个小时干净利落地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击沉,远东海军主力不复存在了。
——《二战中英国军史上最沉痛的浩劫-新加坡之战》
材料二 1948年6月,由于马来亚共产党企图使用武力夺取马来亚及新加坡的政权,新加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持续了长达12年。到1953年底,英国政府任命了一个由蓝带尔爵士率领的考察组重新评估新加坡的宪法地位,并提供相关建议。政府最后接受了蓝带尔的建议,并最终修改新加坡的宪法,赋予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
材料三 新加坡在1959年取得完全自治。当年5月新加坡的第一次大选举行,选举第一届完全民选的立法会的51名成员。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了43席,成为最大党。6月5日,新加坡最后一任总督顾德爵士宣布新宪法生效,新加坡成立自治政府,他本人担任首任元首,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次战争对二战的影响
(2)新加坡国家建立是曲折的,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影响新加坡成立的因素。
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作用?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国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几乎不参加任何国际组织。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直到80年代,中国对国际社会只是谨慎和有限的参与。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今天当你站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候,你觉得当时正确的态度或方略应该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热战”被“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