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将某一时期称为“发现世界和发现人”的时代。下列各项最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公元前5世纪:罗马帝国的扩张;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
B.14-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
C.18-19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
D.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摇滚乐的流行 |
近代某文件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有如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该规定体现了当时教育的特点是
A.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
B.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完善 |
C.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做舆论准备 |
D.体现了民族主义的时代精神 |
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20年2月的老照片,北京大学首次迎来了3位女子旁听生,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在北京大学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国立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率先开放女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学开放女禁使女性形式上获得完整的教育权 |
B.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化达到高峰 |
C.有助于把女子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 |
宋人笔记《萍州可谈》中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铒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世风日下,唯利是图 | B.农工商皆本的意识已经普及 |
C.士人阶层兴起,开始受到社会重视 | D.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
“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 |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
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
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
“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 B.董仲舒:天人感应 |
C.荀子:天与人不相胜 | D.董仲舒:三纲五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