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粹主义 |
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
A. | 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
B. | 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
C. | 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
D. |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 | 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 B. | 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
C. | 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 D. | 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下列四幅地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