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与传统官办的区别是
①对盐、铁、货币等实行专营专卖②采用机器生产
③采用雇佣劳动方式④部分实行成本核算⑤生产消耗低,效率高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⑤ | D.②③④ |
铁路是交通建设的重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然而,铁路在近代中国却命运多舛。义和团的神帖中……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这一做法说明了
A.铁路的修建夺民生计 |
B.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C.没有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
D.铁路、轮船作为新事物没有被人们接受 |
近代以来,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具体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C.太平天国时期 | D.五四运动时期 |
近代中国出现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 | B.《国闻报》 |
C.《申报》 | D.《新青年》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
A.“竞尚洋装” |
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
C.西餐馆的出现 |
D.西式洋房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