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为幸。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
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又恐宸濠劫兵器,假讨贼,尽出之他所。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却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等出没鄱阳湖,燧与副使许逵谋捕之。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明年,宸濠胁镇巡官奏其孝行。朝议方降旨责燧等,会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诏重臣宣谕,宸濠闻,遂决计反。
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明日,燧及诸大吏入谢,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众相顾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当扈驾。”燧大怒曰:“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宸濠怒叱燧,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明年,守臣上其事于朝,未报。世宗即位,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与逵并祀南昌,赐祠名旌忠。
(节选自《明史·列传·忠义一》)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夜诇中朝事诇:窥探,打探 |
B.我往南京,汝当扈驾扈:随从 |
C.乃托御他寇预为备托:推卸 |
D.燧笑却之却:拒绝 |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
B.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
C.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
D.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副使胡世宁因为报告宁王的逆谋而获罪离开,孙燧认为再向朝廷上奏也无济于事,于是开始修筑城池防范宁王。 |
B.得知孙燧谋划对付自己后,宁王一方面贿赂朝中宠臣排挤孙燧,一方面送“枣梨姜芥”暗示孙燧离去,却遭到了孙燧的拒绝。 |
C.在追捕逆贼凌十一等人过程中,孙燧发现了他们与宁王勾结,于是多次上奏朝廷揭发宁王,却因朝廷的不够重视,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
D.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孙燧没有听从副使许逵先发制人的建议,最终在与宁王的斗争中失败被杀。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
(2)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范增论》)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上文中“义帝”和“高帝”分别指谁?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认为范增对项羽应采取的态度。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遣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①。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②还占城③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④壁,急呼其妻抱杌⑤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②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③占城:古南国名。④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⑤杌(wù):矮凳。
(1)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
(2)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阅读下文,完成1_3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解释加粗的词。
①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
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
③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
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
2.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 )
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3.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行不义者,为其罚也;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故乱天下害黔首者,若论为大。(节选自《吕氏春秋》)
1.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今 无 道 不 义 存 存 者 赏 之 也 而 有道 行 义 穷 穷 者 罚 之 也 赏 不 善 而 罚善 欲 民 之 治 不 亦 难 乎?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 家著作。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
B.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
C.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
D.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 |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
D.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网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组是( )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