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思想主张“走出修道院,大步跨人生活的集市,把规矩渗透到尘世生活,并以不懈努力的创业精神和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光大上帝的荣耀"。下列与该思想明显不符合的是
A.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
B.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 |
C.上帝凭耶稣的救世功劳而赐予信徒灵魂的超自然恩赐,人们可通过祈祷求得一切 |
D.上帝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
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说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
C.设置深圳为经济特区 |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这种体制缺陷非常明显,首先抑制了微观个体在经济上的活力,用阶级斗争观把人归类在户籍制和单位制下,重新建构了社会‘分’的结构,而计划经济的大锅饭又缺乏利益激励机制,整个社会在宏观上陷入经济停滞。”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的是
A.实施经济体制改革 | B.实行对外开放 | C.建立农业合作社 | D.实行三大改造 |
综合某一时期新闻报道,发现有如下一些信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教师和一群学生35天写出一部75万字的《中国文学史》;武汉大学准备把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所有定理、公式一扫光,在几周内“建立世界一流具有武大独特风格的新物理体系”。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重视高等教育发展 | B.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C.错误决策下的浮夸风 | D.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所致 |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不能反映出当地
A.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 B.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
C.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 D.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1924年年底,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曾经流行“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一类竹枝词。据此判断,这类竹枝词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共交通和社会意识而言是
A.无效和不可靠的,因为它是文学家的调侃之作 |
B.无效但却可靠的,因为它不是官方认定的资料 |
C.有效但不可靠的,因为它不是史学家做的记载 |
D.有效且较可靠的,因为它是当时人的原始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