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发现“旺旺雪饼”的包装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食品保鲜剂”,他很好奇,想和同学们对“食品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食品保鲜剂“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a.食品保鲜剂是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气,防止食品变质;
b.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能吸收氧气或水蒸气的物质有:
①氢氧化钠 ②生石灰 ③铁粉 ④浓硫酸
【初步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可能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打开小纸袋.发现袋内固体为白色,则该保鲜剂的有效成分一定不是(2)_______;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袋内物质的成分继续探究: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用温度计测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3)_________;
步骤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此结论(5)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6)______。
【拓展应用】食品保鲜剂除了能够吸收氧气或水蒸气外,还应具备一些要求,如:无毒、(7)________(写一点)等。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l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变成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反应类型为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和。在图2所示的反应过程中,小明对反应溶液的pH进行了三次测定,当溶液pH=10时,溶液中溶质为(填化学式,下同);pH=7时,溶质为 ;pH=3时,溶质为。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3分)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 (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
A.氨水 | B.食醋 | C.肥皂水 | D.苏打水 |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小王同学对蜡烛(主要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第一步: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
第二步: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下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第三步: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和_______元素。
在探究性小组实验中,小勇同学取来一小块片状石灰石,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维持红热状态3min~5min后,再冷却至室温。
⑴请你写出上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你对最后得到的产物的判断:
①有如下猜想:(A)产物中已经形成生灰石;(B)产物中仍然含有石灰石。
你的猜想是:(填“A”或“B”)。
②验证步骤:取适量产物放入烧杯中,先加入足量蒸馏水并充分搅拌,然后再看到。
③结论:证明你的猜想(填“正确”或“错误”)。
④你验证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探究学习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小明同学对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产生了兴趣,他也想探究:铜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绿色物质的呢?通过学习化学知道该绿色物质叫作“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小明猜想: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有关。 于是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一段时间后,看到B试管中铜片生锈,其余试管中铜片均不生锈。请你总结:铜生锈的条件是与、、的共同作用。
如果C试管中铜片换为无锈洁净的铁钉,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