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事实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
(2)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课外研究时做了如下实验: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饱和溶液至过量,并测定了其溶液的温度、电导率变化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请写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稀硫酸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 (填微粒符号),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导电性几乎为0,其原因是 。
③经过实验探究他们对中和反应的现象进行了归类并提出猜想:
I酸碱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II酸碱溶液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Ⅲ请你模仿I和II,再举出一种酸碱中和有明显现象的实例 。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的自然科学。
实验室加热5.0g质量高锰酸钾使部分高锰酸钾分解,称量剩余物的质量为4.68g,此时有多少克二氧化锰生成?
54
市售化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试求: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2;(2)硝酸铵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 53 。
29.实验室加热5.0g质量高锰酸钾使部分高锰酸钾分解,称量剩余物的质量为4.68g,此时有多少克二氧化锰生成?
54
进入9年级学习化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覃浪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 |
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43。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 44(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也发生了反应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彩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5。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启示 |
|
方案1 |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
46 |
47 |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
方案2 |
48 |
49 |
50 |
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
官龙同学认为彩云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2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 51。
张涛同学把经过烘干的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平铺在硬质试管底部,并将硬质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同时用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出(如右图所示)。
请你对他进行探究实验中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猜想:导出的气体可能是39(只写出一种猜想);
(2)实验操作:40 ;
(3)实验现象预测:41;
(4)根据你的探究结果,写出在探究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