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赵普传》)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
A. 常劝以读书 B 太祖乃悟 C 未有其比
俱以假山显 屠乃奔倚其下 普又以其人奏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E.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非陛下之刑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②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②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 (2)属引凄异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C.皆被绮绣 | D.人恒过然后能改 |
翻译下列语句。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题。(共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科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近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忡淹《岳阳楼记》)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别无敌国外患者,图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无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求: (2)衡:正确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两处)(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恒过然后能改.【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的旷达胸襟,【乙】文论述了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有,崇高境界。(用原文词句回答)(2分)
范仲淹的奉献精神和孟子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3分)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12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④遗以食物(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 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D.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1分)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1分)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行乎(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累寸不已(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