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肉食者    鄙:           (2)公将之  驰: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彼竭我  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说说。
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得到的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背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乃吞药自杀。
(选自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有删减)
【注】①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②内史:指蒙恬;③内陵:内部倾轧。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 君 之 过 多 矣② 而 事 卒 如 此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又遣使者阳周②今臣兵三十余万
③周公旦王以朝④而事如此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
(2)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文中蒙恬列举周公旦辅助周成王一例有何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时时而进中力拉崩倒之声
B.邹忌八尺有余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C.吾与徐公美明日徐公来,视之
D.皆以美徐公此所谓战胜朝廷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讽、刺、谏、谤、讥”几个词在这里都是中性词,没有贬义。
B.“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门庭若市”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表明了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D.本文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是写臣子委婉规劝君主纳谏除弊的典范篇章。

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潜为间构,阻我骨肉,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杀伤我将士,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甚众未几,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太宗闻而嘉叹,拜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由是数怨叛。立到,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水,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遂毕饮而去。在职数年,甚有惠政,卒于官。(《旧唐书忠义传》)
【注释】①膂lǚ脊梁,心膂,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潜为间构:挑拨离间③黩货:贪图钱财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其徒曰 () (2)以报太子矣 ()
(3)遂解遁于野() (4)由是怨叛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3处)
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
翻译句子
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
请结合文中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冯立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者()(2)神情与苏、黄不()
(3)其船背稍()(4)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若听茶声然”的“然”解释相同的一项()

A.烨然若神人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下面句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文中的“横卧一楫”对表现核舟的主题有什么作用?(3分)

谢安赴宴
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广朝士()(2)王甚()
(3)当作何()(4)相与前()
翻译画画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的气度和品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