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下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 上海 |
广东 |
江苏 |
天津 |
江西 |
浙江 |
四川 |
山东 |
湖北 |
河北 |
| 46 |
101 |
30 |
2 |
5 |
10 |
5 |
3 |
3 |
10 |
| 山西 |
北京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
辽宁 |
内蒙 |
湖南 |
吉林 |
陕西 |
| 6 |
6 |
9 |
3 |
2 |
4 |
1 |
1 |
3 |
1 |
A. 投资规模大,资金多B.轻工业发达
C.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 A.石油化工业 | B.冶金采矿业 | C.机器制造业 | D.轻工纺织业 |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时间 |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
| 产业工人 |
约10万人 |
约60万人 |
约200万人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 A.兴起于重工业 |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 C.首先发生在英国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
|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
| 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 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