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5岁那年,要妈妈整理满地的玩具;10岁,你每天早上仍然要妈妈叫你才起床上学;15岁的时候,你看到班上个别同学有了自己的手机,你便执意要买,我稍加劝阻,你便摔门而去,与我冷战了数天;20岁那年,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何糟糕,衣服脏了没有人洗……一直以来,我习惯了帮你做这做那,总以为,对你的每一点好,你自会记得。可是如今,我却发现,我越是纵容你对父母无休止的依赖和索取,你心底里的自私和懒惰就越是无休止地滋长……”
——《一位母亲的醒悟》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行为。
材料一:初一学生小陈与父母到超市购物,因一时疏忽,没有将背包寄存,带入了超市。为此,超市保安将小陈带到办公室,对小陈的背包及身体进行了搜查。事后小陈打电话报警。
材料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初一(3)班呈现出同学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貌:小杨同学是刚从农村转学来的新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差,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老家亲戚给的旧衣服,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送来了衣服、文具,小杨心理暖暖的;小亮同学数学成绩好,解题能力强,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成绩差的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小徐同学身体强壮,经常与瘦小的同学一起出行;小佳同学的父母是镇政府干部,但他最要好的同学却是父母在工厂打工的小兰。
(1)运用《自尊自信》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对我们维护人格尊严有何启示?
(2)由材料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结论的?(友情提示:请按下列例式回答,引用某材料,体现了 ……)
(3)运用《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相关知识,材料三对我们学会尊重别人有何启示 ?
材料一:初一(1)班学生小强为了尽快中学学习生活,在开学初制定了学习计划:我已经是中学生了,不应该只是被动地学习,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努力地去完成;我要努力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融入新集体中,主动与同学沟通,从而结交更多的新朋友;我坚持每天五点半起床,准时到校,放学后及时完成作业。
材料二:初一(2)班学生小芳最近有点烦,在和同学聊天时吐露以下心声:考试成绩太差了,自己真笨,不是读书的料,简直一无是处,已经很灰心。
运用《自尊自信》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小强的行动对我们做个阳光少年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是小芳的同学,你如何通过QQ给小芳回复?(友情提示:只需答出要点,不必展开)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中学八年级(3)班决定开展学习最美少年人物事迹系列宣传活动,现邀请你参加宣传“2014年最美孝心少年”---王醇营的优秀事迹活动。
王醇营:14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中学学生,幼时,爸爸重病致残,妈妈精神失常,外婆瘫痪卧床。7岁开始帮助家里种地、喂猪等,常为外婆、父亲端屎倒尿,进中学后每周都要请假回家为家人做饭。作为班长倡议成立班级爱心储存罐,为患病同学捐款,为芦山地震灾区捐款。
[活动策划]:(1)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进行宣传?并且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人生收获]:(2)通过这次活动,谈谈生活中孝敬父母的理由,并说一说你自己孝敬父母的一个实例。
[传承美德]:(3)倡议书
上初中后,小林的变化比较大。以前,小林是个非常听话的乖孩子,父母要小林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现在则不同了,父母要小林做的事情,他偏不做,父母不让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以前,小林经常跟着父母玩耍;现在,小林则想摆脱父母,我行我素,一个人去外面玩耍。这些变化使小林和父母都感到不愉快,原本和和气气的一家人,现在出现了危机。现在,小林认为和父母说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表明小林产生了什么心理?简要分析这种心理的危害。(至少两点,)
(2)你认为小林该怎么办?(至少两点)
(3)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和父母有话好好说?
瞿秋白曾说过“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