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某中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网、黑板报等载体,创设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来点燃学生的激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该校还通过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当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1.94亿人,网购使用率提升至37.8%。但是,由于担心用鼠标来购物“不安全”,也有很多人对网络购物持反对意见。“网络购物”是否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二(1)班同学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请你身临其境参与探究:
[交流观点]
观点一 赞成网购。理由如下: 1.方便。不出家门就可以完成购物。 2.信息量大,可比性强,无需为了解价格而跑很多商家,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 3.网络运行成本低,相对于商场超市,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
观点二 反对网购,理由如下: 1.产品抽象,只能在网上看到图片,无法完全感知产品的质量。 2.购物网店无实体,无固定营业场所,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 3.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欺诈现象。 |
(1)你是否赞成网络购物?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深入论证]
在探究活动中,赞成网购的同学们重点分析了网购的积极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网购拓宽了消费渠道,促进了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加工、邮寄、运输等行业的空前发展。与此同时,网络消费展示了消费个性,增强了消费者的满足感,提高了消费者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
(2)同学们得出的上述结论体现了消费反作用的哪些方面?
材料一:1978~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对比
年份 |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A) |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B) |
城乡人均收入比 (A/B) |
1978 |
343.4 |
133.6 |
2.57 |
1995 |
4283.0 |
1577.7 |
2.71 |
2000 |
6280.0 |
2253.4 |
2.79 |
2011 |
21810.0 |
6977.0 |
3.13 |
材料二:未来五年,我国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众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的举措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2008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对2000名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虽然有37.4%的人对目前的就业或工作表示“信心不足”,但仍有53.0%的人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认为国内的教育一直比较强调‘硬实力”,如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而在金融危机和就业压力下,青年应该着重培养“软实力”——包括心理调整能力,科学思维的决策判断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向上看,同时要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1)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劳动者为什么要就业?
(2)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公民应如何在治理雾霾方面有所为?
(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治理污染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