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 (2)卿今者才略。(者:       )
(3)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 (4)见往事耳。(往事: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甲文中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乙文中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原因又是什么?阅读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前面两问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乙两篇文章所谈内容都与学习有关,你能写出几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吗?(至少两句,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选自《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睥睨:城上的矮墙。②梁欐:栋梁。③箭:小竹子。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日光澈()②影石上()
之正黑()④良久乃()
(2)下列与“投以小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愈为诚有 B.是必得躬历山川
C.卷石底 D.何不试之足?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甲、乙两段文字写“水”各具特色,它们分别是怎样描写“水”的?试简要分析。

王冕僧寺夜读 《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以头抢地耳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徒以有先生也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完成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①或:有人。②悉:全,都。③还:通“旋”,掉转身。④盍:何。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或君不善学 ②王生不
③王生益④余不
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
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其境过清()② 不可状()
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乙文:
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解释下面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王命急宣
③不以也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
[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