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 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 D.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 B.从天人感应出发 |
| C.从万物本源出发 |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日:“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
|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法家“法治”思想 | B.墨家“兼爱”思想 |
| C.儒家“礼治”思想 | D.墨家“非攻”思想 |
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啊,要不这样,即使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么?”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克己复礼,应贵贱有序 |
|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为政以德”的主张。这说明
|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 承 |
| C.对传统文化必须予以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
|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