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 B.北伐战争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期间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提倡工商皆本 |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 A.家庭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 C.官营手工业 |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
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
|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
|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
|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