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短短二十年间,世界上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等,资本主义终于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可见,19世纪六七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同最后决战并终于战而胜之的时代。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一代王朝覆灭,新的体制诞生的时期,变革运动风起云涌。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通过改革成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史实)。这一时期世界科学技术有何重大发展?
(2)材料二中“王朝覆灭”,“新的体制诞生”是指什么?你认为导致中国“变革运动风起云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年江苏苏州卷)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年河南卷)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2)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
(3)在材料二中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图片内容的历史价值。
(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卷)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为汉朝时开通的中外交通要道,请分别写出它的名称及起点。(2 分)
(2)奉汉武帝之命,为开辟这条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1 分)
(3)唐朝时有两位高僧也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谁?(2 分)
(4)明朝时曾出现过中外交流的高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
(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
(年山西卷)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材料四: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画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归纳薄伽丘等人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比较孔子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有何异同。
(5)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