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
B.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认识 |
C.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D.对西方民主的朦胧 |
下列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论述正确的是
A.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导致革命爆发 | B.查理二世复辟时期出现两党政治 |
C.查理一世挑起内战,革命正式开始 | D.《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革命完成 |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学说,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A.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 |
B.正确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点 |
C.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的结果 |
D.当时有一支强大的红军存在以及中共的领导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积极借鉴学习
C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 D工业革命的推广
以下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成就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B.共产党放弃领导权导致合作的失败 |
C.国共合作共产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
D.国共合作推进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的结论是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