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
|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
| 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
|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的选举权 |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下列各项中实践这种主张的是
| A.北洋水师正式成立 | B.轮船招商局的兴办 | C.福州船政局的兴办 | D.汉阳铁厂的兴办 |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按这一思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是①新思潮的萌发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义和团运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 B.战争没有阻断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
| C.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 | D.经济交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心愿 |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严复被称作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他们都
| A.重视通过书籍报刊了解西方 | B.认识到了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
| 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D.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 A.由闭关走向开放 | B.由专制走向共和 |
| C.由落后走向富强 | D.由愚昧走向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