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批评理性主义“致知”的偏失,他强调人的尊贵品质在于他的“良知良能”,主张人应该从“致知”升华为“致良知”, 康德强调:不是上帝制造了像他自己一样自由、平等、博爱的人,而是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需要一个上帝作为其信奉的理性依据,并且这个理性具有超人的上帝属性。在这里,王阳明和康德实际上都
| A.反对上帝,自觉理性 | B.强调博爱与平等 |
| C.强调理在先气在后 | D.认识自我的纯粹理性 |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
|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
|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



| A.《劳动界》 | B.《民报》 | C.《青年杂志》 | D.《新青年》 |
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批判。”该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 B.国民革命 | C.中共一大 | D.五四运动 |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
|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 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 |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 B.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 C.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
| D.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