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以此为契机,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始筹备“中国近现代伟人风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推翻帝制孙中山】
材料一 1961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上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杰出的民主主义者,他在这次革命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1)材料一中的“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于何时?结合所学知识,用两件史实谈谈孙中山在这场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当家作主毛泽东】
材料二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
材料三 如下图
(2)根据材料二,说出毛泽东领导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富裕强盛邓小平】
材料四 1997年2月25日,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说:“邓小平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愈益强盛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举出至少三项史实说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复兴追梦习近平】
材料五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座谈会上说:“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材料六 如下图
(5)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6)结合材料五、六的内容,分析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因而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考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科举考试还专设“书学”一科,以书取士,使朝野上下莫不笃重书法,趋之若鹜。贞观、开元之治,经济繁荣,国威远扬,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更把书法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代书法成就以楷书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材料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材料三《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往”,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
——《百家讲坛》历史频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诗繁荣的原因。(1分) 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的“唐代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1分)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什么文学形式? (1分),请指出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1分)
(3材料三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 (1分) 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1分)
我国古代在和平交往观念的影响下,足迹遍及亚欧及非洲的一些国家,给世界文明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宋代海上商贸之路
材料三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所提的“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的特定称谓以及为开通“这条路”做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的名字,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历史地位。(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名称。(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1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说说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1)材料一表现了东北人民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哪一事件后的悲痛与愤懑?
(2)材料二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的是哪一事件?列举抗日战争中给你印象深刻的战役(一例)。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东南各地带来极大的破坏……甲午—役,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举国深感耻痛。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日本的侵略行为变本加厉。据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进入南京的时候,一切抵抗活动都已经停止了……南京就像落入日军之手的猎物,不仅经受了战火、还经受了日军士兵以取乐和收刮为目的的犯下的无数罪行。……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日关系逆转的表现。
(2)说出“甲午一役”爆发的时间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4)对于材料二中的判决及材料三中的决定,你有何认识?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材料一:见右图(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英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二:我们邀请安倍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这个举动意义重大,首先表明了我们作为一个受害国的胸怀宽广大度,其次也是给了安倍一个正视历史的机会,如果安倍能代表日本象德国一样对二战的历史正确认识并向受害国人民道歉,日本就会得到受害国人民的原谅和包容,使日本真正的洗心革面,真正的重新溶入国际社会……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和德国之所以要得到受害国的原谅,是因为他们在当时参加了哪一个侵略集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怎样才能得到受害国人民的原谅和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爱因斯坦的哪一理论成果?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局面?这种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