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五十九》)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引:推荐 |
B.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恨:遗憾 |
C.若谢我,当释汝谢:感谢 |
D.军次寻阳,并奉王命次:驻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殷侯仁而无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C.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君何以知燕王 |
D.以家贫亲老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天意,我应当与他同死生 |
B.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你们奉养母亲不失为子之道 |
C.生死是同,愿少见待:生与死是相同的,请你宽恕我 |
D.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因为我的弟弟凭借强力控制我,最终没能让我追随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罗企生忠义之心的一组是( )
①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②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③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④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
⑤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⑥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
A.①②⑤ | B.④⑤⑥ | C.①③④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企生多才多艺,受到殷仲堪的赏识,被提升为武陵太守、谘议参军。在殷仲堪落难逃走之际,罗企生知恩图报,甘愿生死与共,仗义相随。 |
B.罗企生跟随殷仲堪外逃,路过家门,他的弟弟遵生以握手为名,将企生拉下马来,又以奉养老母为由,抓住企生不放。殷仲堪见企生没有办法脱身,就只身离去。 |
C.桓玄到了荆州,荆州人士都去拜见他,只有罗企生不去。有人劝他去,以免招致杀身之祸,被罗企生严肃地拒绝,桓玄终于杀害了罗企生。 |
D.罗企生没有看清殷仲堪生性多疑,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对他守节不渝,这种重义轻生的精神,令人敬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更加 |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
C.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
D.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摧:挫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草木鸟兽之为物古人之观于天地 |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C.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夜缒而出 |
D.亦因以自警焉不如因善遇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
B.颜回无甚功可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可知“立言”是不能依靠的。 |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告诫徐无党注重反省,自我修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译:。
(2)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译:。
(3)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殷富,金钱无量,财货无赀。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游侠相随而行楼下,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如此不报,无以立务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所谓类之而非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敢骄贤。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遂袭②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者至,踹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甚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而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相摩:相互联系。②袭:掩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适:恰好 |
B.轻斤两以内内:买入 |
C.礼甚卑,辞甚服服:信服 |
D.必先卑体弥耳弥:低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乃辱我以腐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C.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D.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种事物既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又分属不同门类而有所区别,对它们的本质要仔细辨别探究。 |
B.虞人遭遇灾难,出于偶然因素,所以赢得人们同情;而白公胜假仁假义包藏祸心,就令人愤慨。 |
C.子发的叹息出于真挚的同情,才得到受刑者的帮助;而勾践的卑躬屈膝,也为复仇觅得了机会。 |
D.文章拿狐狸捕捉野雉作对比,意在说明人的虚伪狡诈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也更需要留心观察。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
(2)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
(3)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固应死固:原来 |
B.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怙:依仗 |
C.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故:原因 |
D.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孚:信服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作为六朝元老,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启了留都的文臣参与机务的先河。 |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
C.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救助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恃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加以压制。 |
D.黄福为官清廉。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之用,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简要概括黄福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12分)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í)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全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子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复康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国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间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今。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年。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揆不堪,可来听命揆:估计、揣度 |
B.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奔北:逃向北方 |
C.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进用:提拔、任用 |
D.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绐:蒙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C.辅公祏之反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杜伏威“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
②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车相制
③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
④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
⑤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⑥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
A.①⑤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辅公祏在杜伏威落拓时接济他,后来又成为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但他最终的谋反却给杜伏威一家带来灾祸。 |
B.杜伏威利用海陵贼帅赵破阵的狂妄自大,在酒席上斩杀了他,由此使得自己的军队逐渐强盛起来。 |
C.杜伏威率部转移到丹阳后,提拔任用有名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显示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
D.杜伏威归降太宗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优厚礼遇,但后来受到朝廷猜忌,最终被高祖赐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傅焉,因发其盗事。
(2)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
(3)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海陵许氏南园记
欧阳修
高阳许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作某亭某堂于其间。许君为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其所领六路七十六州之广,凡赋敛之多少,山川之远近,舟楫之往来,均节转徙,视江湖数千里之外如运诸其掌,能使人乐为而事集。当国家用兵之后,修前人久废之职,补京师匮乏之供,为之六年,厥绩大著,自国子博士迁主客员外郎,由判官为副使。
夫理繁而得其要则简,简则易行而不违,惟简与易,然后其力不劳而有余。夫以制置七十六州之有余,治数亩之地为园,诚不足施其智;而于君之事,亦不足书。君之美众矣,予特书其一节可以示海陵之人者。
君本歙人,世有孝德。其先君司封丧其父母,事其兄如父,戒其妻事其嫂如姑。衣虽敝,兄未易衣不敢易;食虽具,兄未食不敢先食。司封之亡,一子当得官,其兄弟相让,久之,诸兄卒以让君,君今遂显于朝以大其门。君抚兄弟诸子犹己子,岁当上计京师,而弟之子病,君留不忍去,其子亦不忍舍君而留,遂以俱行。君素清贫,罄其家赀走四方以求医,而药必亲调,食饮必亲视,至其矢溲亦亲候其时节颜色所下,如可理则喜,或变动逆节,则忧戚之色不自胜。其子卒,君哭泣悲哀,行路之人皆嗟叹。
呜呼!予见许氏孝悌著于三世矣。凡海陵之人过其园者,望其竹树,登其台榭,思其宗族少长相从愉愉而乐于此也。爱其人,化其善,自一家而形一乡,由一乡而推之无远迩。使许氏之子孙世久而愈笃,则不独化及其人,将见其园间之草木,有骈枝而连理也,禽鸟之翔集于其间者,不争巢而栖,不择子而哺也。呜呼!事患不为与夫怠而止尔,惟力行而不怠以止,然后知予言之可信也。庆历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庐陵欧阳修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见许氏孝悌著于三世矣著:显著 |
B.君素清贫素:吃素食 |
C.则忧戚之色不自胜胜:能承受 |
D.能使人乐为而事集集:成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作某亭某堂于其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治其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凡海陵之人过其园者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
D.自一家而形一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许氏宗族具有“孝悌美德”的一组是()
①为之六年,厥绩大著②衣虽敝,兄未易衣不敢易③君抚兄弟诸子犹己子④而药必亲调,食饮必亲视⑤其宗族少长相从愉愉而乐于此也⑥使许氏之子孙世久而愈笃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子春擅长调度和运转,他在担任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的时候,对征收赋税的数目了如指掌,对运送物资的路程及交通状况也非常清楚。 |
B.只要能把握复杂事情的主要方面,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从而容易开展,并且不会违背事理,也能让人更省心力。作者认为许子春就是这样做的。 |
C.许子春有孝悌的美德。他服侍哥哥、嫂子如同父母;抚养侄子如同自己的子女,他心系生病的侄子,虽家境清贫,仍四处求医问药,细心护理。 |
D.许氏宗族的孝悌美德对海陵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者对此也给予肯定,他认为许氏宗族的孝悌美德不仅会影响到人,还会影响到物。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君司封丧其父母,事其兄如父,戒其妻事其嫂如姑。
(2)久之,诸兄卒以让君,君今遂显于朝以大其门。
(3)事患不为与夫怠而止尔,惟力行而不怠以止,然后知予言之可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