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盛有10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2.9 |
12.7 |
12.5 |
12.3 |
11.9 |
7.0 |
2.1 |
1.9 |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在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A.塑料保鲜膜 B.橡胶手套 C.棉布围裙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
(5)在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填“食醋”或“食盐水”)
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碳酸钠的俗名是。
(2)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你的猜想是。
(3)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体产生 |
猜想不成立 |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其理由是。
(5)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7分)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根据下图,总结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铁锅铜导线铝箔
(2)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3)炼铁厂通常以焦炭(主要成分是C)、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写出CO与赤铁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少量炼出的生铁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FeSO4、CuSO4,小刚同学欲从上述废液中回收Cu,并得到副产品FeSO4,设计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操作I和操作II的名称是。
②写出上述流程中所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3)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发电形式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水力发电 ②风力发电 ③天然气发电 ④太阳能发电 ⑤垃圾焚烧发电
(4)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同时有水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做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得到的氯原子能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在以上臭氧分子被破坏的过程中,氯原子所起的作用是;实验室还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若在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则所得混合气中氧气与臭氧的分子个数比为。
右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 图中b表示的溶解度曲线。
(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NaCl和KNO3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两组实验(室温下),其过程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