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1分)一个常规饲养的某种动物M,种群中个体均为黑毛。该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M出现无毛性状,无毛M既有雌性也有雄性。(有毛与无毛基因用A、a表示)
(1)如果已知无毛基因为显性,有毛雌性M与偶然出现的无毛雄性M交配产仔多次,后代中无毛均为雌性,有毛均为雄性,此结果与题干中“无毛M既有雌性也有雄性”的结果是否矛盾?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选择6组M交配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交配组合编号
1
2
3
4
5
6
 
交配
组合

无毛
有毛
有毛
无毛
无毛
有毛

有毛
无毛
有毛
无毛
有毛
无毛
产仔次数
6
6
17
4
6
6
子代小鼠数量(只)
有毛
(♀+♂)
12
(6+6)
27
(14+13)
110
(56+54)
0
13
(6+7)
40
(21+19)
无毛
(♀+♂)
9
(4+5)
20
(10+10)
29
(14+15)
11
(6+5)
0
0

①由上表判断,无毛基因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上表中第2组M继续交配产仔,发现后代中出现一只白毛雄性个体,该雄性个体与第2组的子代有毛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雌性均为白毛,雄性均为黑毛。写出“该雄性个体与第2组的子代有毛雌性个体交配”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后代中无毛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黑毛与白毛基因用B、b表示)
(3)选择第1组组合继续交配产仔,子代出现了卷毛个体。已知卷毛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选择第1组组合的子代中卷毛个体与直毛个体交配产仔,后代中没有出现卷毛,结果是直毛为3/4,无毛为1/4。据此判断控制有毛、无毛与直毛、卷毛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基因的连锁和交换   ③基因的自由组合或者基因的连锁和交换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研究某种蛇毒阻遏神经传递的机理,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
(1)大鼠的呼吸中枢发出两条传出神经M和N支配膈肌收缩。麻醉条件下切断N,保留M完整(如下图),记录两种不同处理下a处传出神经表面和b处膈肌表面的放电频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①传出神经M通过神经-肌肉突触支配膈肌收缩,膈肌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_。
②切断N,b点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注射蛇毒时,a点的放电频率与b点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这组实验处理作为整个实验的_________。
③注射蛇毒后,a点的放电频率___________,b点无放电,此时直接电刺激膈肌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推测蛇毒最可能阻遏了
(2)为进一步确定蛇毒作用的具体位点,研究者用蛇毒处理传出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溶液处理肌肉。若肌肉收缩,则蛇毒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若肌肉不收缩,则蛇毒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硫硫杆菌(TT03)是一种化能自养细菌,它能将硫单质氧化为硫酸,常用于改良盐碱地,而盐碱地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影响改良效果。以下是有关硫酸锌对TT03产酸量影响的研究:
试剂与仪器:蒸馏水,两种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液体培养基,恒温摇床等。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液体培养基中先加入等量硫单质、再分别加入等量蒸馏水和两种浓度硫酸锌溶液并标记。
第二步:对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
第三步:各组接种
后放入恒温摇床中培养7天。
第四步: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2)分析回答:①TT03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于
②培养TT03的培养基与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组成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
③分析上图可知,硫酸锌对TT03产酸的影响是
(3)请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表格的表头是

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请分析回答:
(1)干扰素的产生受细胞内基因的控制,通常处于抑制状态。在病毒刺激下,干扰素基因经、翻译形成干扰素前体,进一步加工后形成成熟的干扰素,通过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2)某些干扰素可作用于宿主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激活该细胞核中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抗
病毒蛋白,其中有些蛋白可通过激活RNA酶使病毒的mRNA,有些则可与(细
胞器)结合,通过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3)某些干扰素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通过减慢细胞分裂过程抑制肿瘤。还
有些干扰素可提高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的能力,从而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4)获取干扰素的传统方法是从人的白细胞中提取,但产量很低。科学家利用酶将干扰素基因与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即RNA聚合酶的部位)等调控组件连接在一起,采用的方法将重组DNA导入牛的细胞中,经胚胎早期培养一段时间后移植入母体内发育成熟,即可获得能产生干扰素的转基因牛。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产量。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选用豌豆作为遗传研究的材料,易于成功的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点)。孟德尔利用豌豆圆形种子的植株和皱缩种子的植株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中圆形和皱缩种子之比大约为3:1。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且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若F2植株全部自交,预测收获的圆形和皱缩种子的比例约为
(2)研究发现,皱缩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缺乏一种合成淀粉所需的酶,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种子因成熟过程中水分缺乏而表现为皱缩。由此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当基因B存在时,豌豆素的产生受到抑制。已知A和a、B和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和野生型豌豆(AAbb)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亲本中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为鉴别Ⅱ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可取该豌豆进行自交,若后代全为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如果用品系甲和品系乙进行杂交,F1(填“能”或“不能”)产生豌豆素,F2中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农作物秸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催化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乙醇,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乙醇,减少了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分析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上述特定微生物,可采用稀释涂布法或法进行接种,所用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目的是只允许能产生的微生物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刚果红染料,若观察到即可初步筛选到目的菌。
(2)某研究人员经上述培养获得了三种微生物(甲、乙、丙),现通过如下实验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
①将甲、乙、丙三种微生物经离心等方法处理后,制成酶浓度相同的纤维素酶提取液,取等体积的三种提取液分别与等量的纤维素悬浮液混合,在相同且适宜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② 利用试剂检测产物中的葡萄糖,并通过比较颜色深浅程度判断酶活性的大小。
③ 实验结果如下:


甲提取液
乙提取液
丙提取液
颜色深浅程度

+++
++

注:“+”越多,颜色越深
由表分析,三种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其中产生酶活性最强的微生物是
(3)农作物秸秆除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下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

水稻、杂草在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输入到鸭体内的能量除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用于鸭自身的等生命活动。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连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增产的原因最可能是
(4)对农作物秸秆的充分利用可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在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同时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