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荼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茶为易马用”(《宋史·兵志》)。“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宋史。食货志》)。交易时,荼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茶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即“引与茶必相随”(《宋史·赵开传》)。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西夏、宋、金鼎足而立时,它们之间的贸易一般通过榷
场来进行的,兰州等地的榷场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西北茶马互市的中心地。
材料二:明代茶马之法比较完善,如洪武(1368 - 1398)年间实行金牌制度。金牌制度的实行,使政府严格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明经世文编》卷103)。弘治三年(1490年),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洮州3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其中官府收缴其中的40%,剩余部分则由商人自行出售(《明史·食货志》)。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了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马互市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茶马互市发展的特点。
(3)分析茶马互市在当时的重要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萧何治(建造)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扰攘不安),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超越)也。”
——《汉书·高帝纪》
材料二 “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父祖舍宅有者,子孙许仍之。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栱(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藻井(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宋史·舆服志》
材料三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这种院落,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
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进到正院。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过了正房向后,就是后院,这又是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萧何营建“壮丽”建筑的目的。(5分)
(2)材料二中对房屋建筑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规定?体现出儒家的什么思想?(5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四合院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院落式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10分)

材料一 有钱神也怕,到得无钱鬼亦欺。——《初刻拍案惊奇》
材料二 孙阳春在万历年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年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 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回答: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概括不同经营现象并对其加以评价。(14分)

材料一 《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的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如果古罗马妇女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墓碑、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纪念性铭文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摘编自《剑桥插图罗马史》
材料二 汉代,儒家开始了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但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尚小。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摘编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三 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
材料四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响亮地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济构造’决定的,压迫妇女的不是男子,而是‘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他在《战后之妇女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妇女运动只有成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部分才能得到胜利。——摘编自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古罗马社会对妇女的限制。(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简析其时代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述近代西方妇女地位改变的原因。概括材料四中关于妇女解放的核心主张。(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妇女地位变化的总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是什么?(6分)

材料一 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摘编自徐惟诚《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的形式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被称作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壬戌学制”的进步性。(6分)(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一 绘画之学,为各学之本,国人视为无用。岂知一切工商之品,文明(意为文治教化)之具,皆赖画以发明之。……若画不精,则工品拙劣,难于销流,而理财无从始也。文明之具,亦立国所同竞,而不可以质野立于新世互争之时者也。故画学不可不至精也。
——摘编自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材料二 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然则画以象形类物……
非取神即可弃形,更非写意即可忘形也。……今特矫正之: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指古代宫廷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即旁支);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指宫廷画)为画正法……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
材料三 画师吾爱拉飞尔,创写阴阳妙逼真。色外生香绕隐秀,意中飞动更如神……拉飞尔画非人力,秀韵神光属化工。太白诗词右军字,天然清水出芙蓉。(注:拉飞尔,又译为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右军,指王羲之)——康有为《怀拉飞尔画师得绝句八》
材料四 康氏不谙中西绘画,主以院画(指中国古代宫廷画)为绘画正宗,全是以个人意志而加以论断者。恐与其政见之由维新而至复辟者相似,不足以为准绳。——摘编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他(指康有为)是从晚明到清末三百年来从文化高度观察、评议西方美术优点的第一人;他又是近现代敢于承认中国传统美术缺陷的第一人。——摘编自吴甲丰《对西方艺术的再认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关于绘画与救国的关系的观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振兴画学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所欣赏的西方绘画风格是否符合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发展的潮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4)材料四中的两位作者对康有为绘画思想的评价角度及结论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振兴画学救国”的主张。(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