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伴随克林顿先生的论调,西方世界响起了一片“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有理”的鼓噪。有人甚至把科索沃战争吹捧为一场外交“革命”:“这可能是第一场不以国家利益为名,而以道义和价值观为名所发动的战争”。科索沃战争因此被树立为“新干涉主义”的典范。北约的“战略新概念”为执行“新干涉主义”使命做好了准备。北约将成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政治军事组织,它的军事行动将扩大到成员国范围之外……。美国还大肆宣扬它在科索沃打了一场“零伤亡”战争,不损一兵一卒。实际上,北约凭借技术优势,在科索沃打了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为了躲避炮火,北约的飞机从不敢低于l万英尺高度飞行。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南联盟军队的损失;另一方面却能把难民车队和中国大使馆当成目标。此外,还给公众制造一种错误印象,以为美国有能力“零伤亡”地取得胜利。今后美国决策者面对公众的高期望值,恐怕反而不敢贸然动武。
——《科索沃战争周年之际再论“新干涉主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索沃战争“零伤亡”的理解。
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制度的有序化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6年7月6日由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空言》的核心思想就是这段
举世闻名的文字:
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为造物主赋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利必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析政府。
——《世界文明史》中册第163页
材料二:美国革命者制定《联邦宪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独立宣言》所宣布的各项政治民主原则提供一个有效地保障。《联邦宪法》的制定者在热切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世界文明史》中册第164页
材料三:1955年,美国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从蒙哥马利市开始。当时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成为运动的领袖,他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在争取种族平等运动中享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斗争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采。1957年,美国政府废除了许多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制度,这幅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荣获年度大奖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记录了当时生动的情景。
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运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截然不同,
一个是坚定神圣地履行职责,一个是很不情愿地鄙视态度,似乎代表了美国人中对废除旧制度的不同态度。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学生脸上流露的庄重与自尊,她勇敢地走进充满敌意的校园,只是为了捍卫黑人受教育的神圣的权利。
|
——《震撼世界的照片》
阅读下列图片,结台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英国宪章派集会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回答:
(1)上述图片从争取民主权利方面反映了工人运动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事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
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洛阳伽蓝记》
材料四孝文帝诏曰:“代人(即鲜卑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混然未分。……
其穆、陆等八姓,皆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高祖崩,(元)禧受遗辅政。虽为宰辅之首……而潜受贿赂。禧性骄奢,贪淫财色。……”(士族)“衣被绣绮,车乘鲜丽。犹远有简娉,以姿其情。由是昧求货贿,奴婢千数,田业盐铁,偏于远近。”
——《魏书》
(1)材料一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3)阅读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
在欧洲强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并开始对外扩张之时,弃旧图新的日本人开始寻找图强之路。被称为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之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明治维新帮助日本,摆脱了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约》
材料二“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兴办官立事业,是以示例,已诱导人民。”“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有赖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在于人民是否勤勉于工业。”
材料三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涩泽子爵·话论语》
(1)从材料一中,《五条誓约》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2)从材料二中看出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政策是如何实践的?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
材料一 右图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的一幅照片。照片中的人背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我懂得三种行业,能讲三种语言,奋斗三载,家有三个孩子,三个月没有工作了,而我只想求得一个职业。”
(1)经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假设你就是当年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说说你想怎样摆脱自己的困境?
材料二 经济大危机前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认为:“美国制度是个人奋斗的自由放任主义”,“如早有人要研究欧洲恢复延缓的原因,他就会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管事过多”。“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 胡佛甚至还认为,由联邦政府出钱对个人给予直接救济是可耻的。
(2)面对失业问题,胡佛认为美国政府应该怎么做?你是否支持胡佛的主张?为什么?
材料三 1933年,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罗斯福宣称:“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
(3)举例说明罗斯福是怎样解决失业问题的,并分析这种做法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