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图片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不同的经济模式有不同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英模式,即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完善和发展。其实质是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该模式属于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模式,它强调个人和企业自由创业、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任凭私人利益在微观运行中自行调节,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在这些国家中,政府虽然有对市场干预的政策,但自由放任的思潮却有强大势力。
材料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特别强调,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扶贫”是非常成功的。但同时他也指出,伴随贫困的下降,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而且中产阶级的真实年收入在不断下降,他以美国作为反例,“这使得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充满穷人的富国。”
资料1:2002-200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从3786亿元增长到12242亿元,年均增长34.1%;上缴税金从6794亿元上升到13937亿元,年均增长19.7%。
资料2:1998-2005年,大型国有企业的年均利润和年均上缴税金增长分别为30%和20.1%;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分别为9.9%、8.7%和4.6%。
材料三“华盛顿共识”是一个深刻影响过去十几年的世界形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重要术语。它一般包括三大内容:“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拉丁美洲国家就成为“华盛顿共识”的试验场,在西方一些国家和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压力下,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都进行了所谓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贸易自由化以及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但不幸沦为重灾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差异。
(2)材料二中斯蒂格利茨的谈话,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怎样的问题?为了论证他观点的正确性,你主要选择资料1还是资料2作为证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37年,白求恩坦然放下故国的一切,来到中国。而他回到加拿大,却是在去世33年后.1972
年,白求恩的“踪影”才逐渐出现在他的故乡.上世纪70年代,冷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970年,特鲁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乖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年,加拿大政府追认白求恩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加拿大英雄”.至此,加拿大政府不再因白求恩的共产党员身份而回避。但他们对白求恩的理解,却非中国人所熟知、毛泽东所言的“真正共产主义者”,而是一位“胸外科及战地医生、发明家、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倡导者、艺术家、人道主义者。生于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大夫以他在医疗和追求人类幸福事业中所作出的努力在加拿大、西班牙和中国赢得了公
—一朱绍杰《一个你所未知的白求恩》
材料二白求恩在延安时代的中国之所以推为伟大,不仅因为他的革命热情,还在于他的科学威力,他留给中国人民的影响不仅在于他博大的心灵,还在于他精严的双手.今天,当中国踏上现代化征途之际,白求恩精神将永远昭示于后来者.在我们时代的历史流光中,白求恩的形象今天显得格外辉煌夺目.他的生平,他的工作,无不说明一个真理:只有那些身心一致要将革命与科学真正熔于一炉的人,才能赢得民心,才能使人民得以既迅速而又稳妥地向他们的解放事业前进。
——林达光《白求恩和今天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加拿大人对白求恩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这时许多人—一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
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
(2)结合所学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和平思想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思想界都出现反封建思潮。
中国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认为:最初“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为君主,使天下受其利而释其害:后世君主“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为天下之大害”。进而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非决于学校”。
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认为: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府,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
——摘编自张永忠《比较黄宗羲与洛克的政治哲学》等
(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和洛克关于君主问题研究的共同视角,并提炼两人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
料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黄宗羲和洛克的政治主张出现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