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的铜丝加热1min~2min。停止加热后冷却,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1)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                            
(2)你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是:                     
(3)请写出铜丝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一实验时,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对这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MnO2样品,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知产生的气体是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①假设一: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源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假设不成立

②假设二:乙同学认为,MnO2中可能混入了炭粉,加热时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于是按图二进行探究,其中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可能有的该气体。则A中的试剂是(填名称),实验后观察到C处变浑浊,乙认为假设成立。
③丙同学认为,乙同学得出的结论不严密。图二中通入的是空气,虽然用A除去了空气中可能含有的该气体,但在B处有可能发生反应(写出方程式)生成该气体,所以,应该把空气换成,这样乙的推断就严密了。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I、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得的pH逐渐变小直到pH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⑴反应后,所得溶液显性(填“酸”、“碱”或“中”)
⑵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⑶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⑷表中x =
⑸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实验现象: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II、实验中的意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⑹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③是正确的。
⑺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位同学取了10.0g上述样品,利用电子天平共同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7.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7.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上述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氨气(NH3).
【问题探究】
⑴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⑶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根据装置II,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顺序为(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⑷该小组对某一工业级NaN3样品进行检测。取100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不断振荡。
首先发生的反应是:2Na2CO3+H2SO4=2NaHCO3+Na2SO4;然后发生的反应是:2NaHCO3+H2SO4= Na2SO4+2H2O+2CO2↑;在上述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①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滴加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②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肥皂和洗衣粉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三个塑料杯,分别编为甲、乙、丙,在甲杯中加入5克洗衣粉、乙杯中加入5克肥皂、丙杯中加入2.5克洗衣粉和2.5克肥皂混合。
②在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并测出溶液pH。
③在相同温度下,将三块大小、油污程度均相同的白棉布分别放入三杯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后,取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10
8
9
去污效果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做同样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8
9
9
去污效果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将肥皂和洗衣粉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选填“会”或“不会”)。
(3)为什么要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重复同样的实验?

通过学习,小明了解到随意丢弃的废电池对土壤除了造成汞、镉等重金属污染外,还可能会产生其它污染,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取某种废弃电池的内容物,加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后取其滤液,将pH试纸直接浸人滤液中.测定其pH。依据上述事实完成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请选序号)。
①漏斗②烧杯③酒精灯④玻璃棒
(2)小明使用pH试纸的操作(请选“规范”或“不规范”)。
(3)小明测得上述滤液的pH为9,此滤液呈性。
(4)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废弃物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对生活废弃物处理的合理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