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
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一定不是 和 。
(2)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颜色无变化。 |
该液体不是 。 |
②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 |
。 |
该液体是稀H2SO4,不是NaNO3溶液。 |
(3)实验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和使用将会缓解石油资源紧张。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和CO2,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
正确连接后的装置仍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不足之处 。
(3)装置②中A、B两瓶均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 。
(4)写出装置①中所盛溶液名称及该溶液的作用 。
下列A ~ 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A.CO2灭火 | B.水电解 | C.探究燃烧条件 | D.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1)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写出实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3)实验C中盛放白磷和红磷用的是铜片,这是利用铜片的;由此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4)实验D中燃烧匙中所盛药品为红磷,实验中红磷要过量,其原因是。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
现象是;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酒精灯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装置应选用(填字母,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装置还可用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