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恩塔[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                     (2)烧成时           
(3)半日                         (4)必顶礼赞叹而去          
下列各句中的而 与“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齐之习辞者也 B.乃记而去 C.往来于荒村野水 D.非成祖开国精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0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划线字。
时有物外之趣喷以烟
怡然自得数十
.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写出两个本文产生的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文中所写的几件事无不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如观蚊如鹤.神游草丛等,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80字左右)

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恐托付不()
庶竭驽钝()夜忧叹()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从列出的五项中任选两项,参考示例,写出其具体的内容。(1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振,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排八阵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出师表》选段中哪一句话也表明了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
、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出的四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两表:______ __一对:________鼎足:________六出:_______
、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皆实用心 B.畅军事家喻户
C.死之臣衣缩食 D.日而待千方百

、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
、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2)惟吾馨(3) 是陋室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0~12题。(17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6分)
①佛印绝弥勒()②卧右膝,右臂支船()
③一士人画()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5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6—9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如外人⑶余人各复至其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