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恩塔[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                     (2)烧成时           
(3)半日                         (4)必顶礼赞叹而去          
下列各句中的而 与“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齐之习辞者也 B.乃记而去 C.往来于荒村野水 D.非成祖开国精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问题(共12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字
⑴百废兴⑵暮冥冥⑶去怀乡⑷春和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2分)
.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地理位置、登楼感受、作者情怀等方面用自己的话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11分)
刘备纳贤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①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②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③。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中山靖王:西汉景帝时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②徇:这里是夺取的意思。③平原:国名。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自见其耳()(2)尝与公孙瓒同师卢植()
(3) 由是往依瓒 ( )(4)刘备见而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⑴喜怒不形于色。(2)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下列句中的“以”与“与母以贩履为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B.可以为师矣 C.卷石底以出 D.盖以诱敌。

.从语段中看,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刘备幼年就丧父,家境十分贫穷。
B.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很好,他们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
C.关羽、张飞和赵云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
D.从文中内容推测,刘备“纳贤”的目的是想实现自己的大志。

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裘:皮衣。
、与文中“驻马观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之市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数百步复()(2)疲()
(3)乃裘坐观()(4)三日去()
、翻译句子。(2分)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②尊君在不不:
③相委而去委:④元方入门不顾顾:
.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忧虑趋:小步紧走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今日矣()②:()
.请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提炼出一条成语。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