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②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①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注】①践更:贫苦农民受雇代人服兵役。②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德报怨”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B.而吾以捕蛇独存 | 
| C.以数谏故 | D.醒能述以文者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解少年时内心残忍杀了很多人,长大后改变了作风,约束了自己的行为。 | 
| B.郭解把杀害外甥的凶手抓回来,但在了解了实情后又放了凶手。 | 
| C.当那个箕踞而坐的人得知,是郭解使自己免掉践更的差役后,便去向郭解请罪。 | 
| D.郭解的门客杀了儒生,御史大夫认为郭解的罪行比亲自杀人还要大,于是将郭解一家灭门。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适有天幸    适:             ②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      
③皆多解之义  多:             ④乃阴属尉史曰    属:      翻译下列句子。
(1)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2)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 九世孙。白之生,母梦长庚星②,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③,不应。苏頲(tǐng)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④,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miǎn)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②长庚星:太白星。③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④任城:今山东济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因以命之 (2)见白,异之
  (3)更客任城 (4)白尝侍帝 列句中的“以”与“左右以水洒面”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俱以假山显 | B.吾欲辱之,何以也 | 
| C.以其境过清 | D.卷石底以出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力士素贵,耻之。
  译: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译:请从文段中摘出两处能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特点的语句
  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尊君在不()(2)待君久不至()
  (3)太丘舍去()(4)门外戏()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神态有变化,请你找出对其神态描写的词语,并在此基础上说说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读了这个故事,如果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解释加横线的词
  <1>.即书诗四句(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或以钱币乞之( )<4>.从先人还家 ( )翻译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用原文句子填空(
  (1)方仲永的智力发展大概经过三个阶段,即五岁时的 ,十二三岁时的 ,二十以后 。造成他的令人惋惜的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甲】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用:资用,即路费。③御者:驾车的仆夫。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 (2)遂不得履 
  (3)我欲之楚 (4)将奚为北面 
  (5)反归取之 (6)此数者愈善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 B.反归取之 | 
| C.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 D.何不试之以足 | 
翻译下列语句。
  (1)何不试之以足?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上面的两个故事现已成为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人具有什么相同点?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杨布击狗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 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① 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是。曩者②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①缁(zī):黑色②曩(nǎng)者:从前】解释加点的字
  ①衣素 衣而出()②天雨,解素衣()
  ③衣缁衣而反()④子亦犹是()选出与“杨布怒,将击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孟浩然之广陵 | B.是吾剑之所从坠 | C.昂首观之 | D.至之市 | 
翻译句子:子岂能毋怪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