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不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布衣:平民 |
B.以头抢地尔 |
抢:碰,撞 |
C.休祲降于天 |
休䘲:吉凶的征兆 |
D.长跪而谢之曰 |
谢:感谢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B.仓鹰击于殿上不义而 |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C.与臣而将四矣 |
呼尔而与之 |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以光先帝遗德 |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叙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
B.选文第①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
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策之不以其道策
(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
(3)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反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执策而临之
A.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 B.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
C.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4分,共12分)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弓手应声刺之 |
B.远近皆服其能其真无马耶 |
C.学而不思则罔遂曳矛而斗 |
D.见必与之决生死轻寡人与 |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人三鼓(鼓:击鼓) | B.公将驰之(驰:奔跑) |
C.远近皆服其能(服:佩服) | D.适值偷在市饮酒(适:恰好)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
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
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 |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
阅读《公输》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褐(2)牒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迫使楚国放弃攻宋的主要靠的是两点:意识巧妙的说理、论辩,二是战略战术上的实力和充分准备。从选文看这两点中哪一点更重要?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篇课文选自《》,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徐公来,孰视之()
(3)时时而间进()(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翻译下列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对邹忌评价不妥的一项是()。
A.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谨小慎微而又谦逊的人。 |
B.他遇事冷静,能客观地分析、思考并得出结论。 |
C.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真知灼见。 |
D.他能将生活的小事和国事巧妙地结合,向齐王进言。 |
从邹忌的角度谈谈他能成功进谏原因?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
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 |
B.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 |
C.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