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篇课文选自《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徐公来,孰视之( )
(3)时时而间进( )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翻译下列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对邹忌评价不妥的一项是( )。
A.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谨小慎微而又谦逊的人。 |
B.他遇事冷静,能客观地分析、思考并得出结论。 |
C.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真知灼见。 |
D.他能将生活的小事和国事巧妙地结合,向齐王进言。 |
从邹忌的角度谈谈他能成功进谏原因?
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三峡》的作者,字善长,北魏地理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代文学家。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4)斗折蛇行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翻译下列语句。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下句: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3分)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冲乃以刀穿1其单衣,若鼠啮2者,入见,谬3为愁状。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公曰:“妄言耳,无苦4。”俄而库吏以啮鞍白5,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竟不问。
注:1穿:戳穿2啮:咬3谬:假装4苦:悲伤5白:说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处。(只要标一处)(1分)
俗 言 鼠 啮 衣 不 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分)
①乃以刀穿其单衣:②公曰:用现代汉语说“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这句话的意思。
读懂这则小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曹冲是怎样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蕾,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1)明察秋毫()(2)项为之强()
(3)方出神()(4)鞭数十()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课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横线上。
①② ③ 说说作者幼时为什么“时有物外之趣”? (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
书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
是,藻荇泛指水草,在此是指。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表现友情的句子: 。
理由:。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
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人琴俱亡》选自,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刘义庆。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②语时了不悲
③子敬素好琴
④因恸绝良久翻译下列句子。
(1)语时了不悲。
(2)因恸绝良久。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含的两件事。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 不调”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