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或问之 |
|
②亦不睨视而去 |
|
(2)翻译句子。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3)许衡是一个怎祥的人?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父异()焉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请你说说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1)未尝识书具() (2)贤于材人远矣()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翻译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C.父/利其然也 | D.余闻之也/久 |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方仲永父亲的做法错在哪里?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解释划线的字。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乡之先达___________
(2)媵人持汤沃灌。汤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腰_________
(4)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___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通过叙述自己求学时的种种艰辛,勉励后辈学习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己专心与否,在你心里还有哪些古人好学的典故,请举两例。(4分)
联系生活实际,请从宋濂的求学经历中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⑴期在必醉:
⑵环堵萧然:
⑶短褐穿结:
⑷以此自终: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 ”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分别是、、。陶渊明“好读书”却又“不求甚解”,这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亭午:⑵沿溯阻绝溯:
⑶飞漱其间飞漱:⑷属引凄异属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四季多变的美的典范。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仿照“示
例”内容,说说三峡的美还体现在何处。(请勿抄写示例)
示例:三峡的美,美在山,美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
三峡的美,美在,美在。下列两则材料都在描写水的特点,请具体分析它们在描写的角度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
材料一: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材料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