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3-2014年房地产主要指标增速变化情况

注:9月18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杭州、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继续走跌。
材料二:业内人士对当下状况做了深入分析:近期楼市“崩盘”论、房价将“断崖式暴跌”等不对称信息让购房者观望情绪弥漫;而2013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3.06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库存“压力山大”;城镇人口与人均住房面积同比增速放缓,需求刚性占比未来趋小,开始趋于饱和,供求格局生变;政府收紧的信贷政策也影响了购房行为的实现;但此次楼市拐点触发因素并非调控政策收集所致,而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2014年起房地产市场呈现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3)随着长达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住宅业”告别“黄金时代”,今天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又走到了“十字路口”。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应对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近,“美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美人”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体现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开着宝马喝污水,是对现代化的讽刺”,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的话让人警醒。曾经,我们一度将大自然的馈赠视作理所当然,一味地向自然索取,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忽略了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实践证明,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方式是得不偿失的。比如说,近几年,由环境污染引发的若干群体事件,不但有损政府的公信力,还表明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们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我们应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20分) 1月31日,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年聚集焦“三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文件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家庭农场的经济社会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以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蔬菜有毒,饮料有害,饮水也不干净,连一向认为比较安全的大米含铅量也严重超标;毒奶粉、人造鱼翅事件的尘埃刚刚落定,毒生姜、假羊肉事件又"粉墨登场"。各种食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这一扇扇"门"的开启,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针对食品安全,专家呼吁要以道德良心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同时完善制度、规范执法,更要加强经济伦理建设。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呼吁加强经济伦理建设的理由。

自我国坚定实行改革开放国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社会实现了高速发展。东部某市与世界经济的脉搏也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一

注:外贸依存度是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目前从世界平均水平看,外贸依存度为41%,其中,发达国家为38.4%,发展中国家为51%。过去10年,该市外贸结构中出口加工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很大。
材料二金融危机以来,该市外向型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更是经历生存的严冬。据统计,该市72.45%的小企业预计2012年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2012年经营业绩信心较低;3.29%的小企业预计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对未来经营持悲观态度。
材料三面对严峻经济形势,该市准备进一步调研中小企业生存境况和调整帮扶政策。但部分社会人士明确反对政府出手帮扶中小企业,认为“众多中小企业在经济形势良好时把盈利全揣在了自己的口袋,那么当前形势严峻时也理所应当独自面对亏损,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由此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指出和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关系。
(2)请运用“生产”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三中部分群众的观点加以评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