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五十九》)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仲堪之镇江陵,为功曹引:推荐
B.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遗憾
C.若我,当释汝谢:感谢
D.军寻阳,并奉王命次:驻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郡而桓玄攻仲堪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B.殷侯仁无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C.作如此分离,可不执君以知燕王
D.家贫亲老君臣固守窥周室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天意,我应当与他同死生
B.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你们奉养母亲不失为子之道
C.生死是同,愿少见待:生与死是相同的,请你宽恕我
D.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因为我的弟弟凭借强力控制我,最终没能让我追随他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罗企生忠义之心的一组是( )
①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②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③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④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
⑤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⑥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

A.①②⑤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企生多才多艺,受到殷仲堪的赏识,被提升为武陵太守、谘议参军。在殷仲堪落难逃走之际,罗企生知恩图报,甘愿生死与共,仗义相随。
B.罗企生跟随殷仲堪外逃,路过家门,他的弟弟遵生以握手为名,将企生拉下马来,又以奉养老母为由,抓住企生不放。殷仲堪见企生没有办法脱身,就只身离去。
C.桓玄到了荆州,荆州人士都去拜见他,只有罗企生不去。有人劝他去,以免招致杀身之祸,被罗企生严肃地拒绝,桓玄终于杀害了罗企生。
D.罗企生没有看清殷仲堪生性多疑,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对他守节不渝,这种重义轻生的精神,令人敬佩。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余寅、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刺,插。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献诸朝,令渭表   草稿
B.宗宪势,颇横     凭借,借助
C.李成梁诸子      与……交好
D.写花草竹石      擅长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怒而去       ②句读不知
B.①宗宪是益重渭     ②弱天下之民
C.①即命刻石       ②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D.①渭愤以轩冕压韦布   ②皆出于此乎

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②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所给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①,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图纬:指图谶和纬书,都是一些符命占验类的书。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尽心思
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图身:图谋进取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入京师,观太学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B.精思傅会,十年成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虽才高世,而无骄尚之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下列语句中,属于表现张衡的“科学才能”的一组是:()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③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⑤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⑦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⑦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因为文学才能出众,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到了原籍。
C.候风地动仪全部用精铜制成,半径为八尺,盖子中部隆起,像个大酒樽。
D.在任河间相期间,张衡从严执法,政治清明,可三年后就自己请求辞职回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文言文阅读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觉,痛咎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B.①强饮客,客       ②王子皇孙,楼下殿
C.①即引满,        ②引壶觞以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诮责  ②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乡党所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文言文阅读
曾子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③瞍: 瞎子。④殪:杀。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参得罪于大人向:向着,朝向。
B.参来,勿内:通“纳”,使进入。
C.援琴而歌:唱歌。
D.委身以待暴怒委身:放弃身体

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两项是

A.徐而察之 B.垂拱而治 C.索而杀之 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E.太后盛气而揖之 F.父老迎而劳之
与“知其体康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吾其还也
C.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E.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F.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课内基础
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增加)少
C.填然鼓(代词,代“鼓”) D.弃甲 (拖着)兵而走

下边一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而不持,而不扶,则焉用彼矣?

A.危险颠簸 辅助         B.不稳定跌倒辅助
C.不稳定颠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春心莫共花争
B.弃甲曳而走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亦走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王道之成”的道理的一项是()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④材木不可胜用
⑤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⑥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不能容于远近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夫晋,何厌之有

翻译:10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