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5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5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5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4年3月3日在国会突然表示,将继承向被日本侵略国家和殖民国家谢罪的“村山谈话”。他称,“我国(日本)曾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关于此认识,我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他还强调,“安倍内阁从未否定过日本侵略和殖民地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75年前”、“155年前”、“115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
(2)在近代史上,日本曾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中甲午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中通商口岸的开放与以往比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其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魅力】
材料一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郑和七下西洋 |
哥伦布发现②___________ |
|
首行时间 |
1405年 |
1492年 |
船数 |
200多艘 |
3艘 |
最大航船 |
长151.8米,宽61.6米 |
长24.5米,宽6米 |
随航人数 |
27800人 |
88人 |
航行目的 |
① |
寻求黄金,拓展殖民地 |
(1)请你依据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的空白处。
【海洋危机】
材料二
(2)图1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针对图2出现的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海洋争端】
材料三我们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皇威廉二世
(3)材料三中德国为争夺海洋霸权主导并形成了哪一军事集团?“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当时在海洋权益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一国?
【海洋未来】
(4)去年11月,我国划定了防空识别区,加大了在钓鱼岛周边的巡航力度。然而却屡屡遭到美国和日本方面的无理指责和说三道四。12月4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竟称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违法。如果你是国家海洋局的新闻发言人,请以“我国的海洋未来”为题,结合上述回答,阐明我方的观点。(至少写明两点)
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完整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不变的追求。
材料一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割的一部分。这片祥和的美丽之地,最近出现了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势力活动猖獗。
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事件犹如一面明镜,让世人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居心叵测、分裂国家的真正面目。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1)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朝时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为开辟通往西域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是谁?
材料二汉藏一家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用唐朝的史实说明“汉藏一家亲”。
(3)近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什么时候,西藏就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l727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你认为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应当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材料三恐怖袭击是极端分子人为制造的针对但不仅限于平民及民用设施的不符合国际道义的攻击方式。恐怖袭击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严峻趋势。据BBC中文网报道,一份研究全球恐怖袭击的2014全球恐怖指数报告,在2012到2013年之间恐怖袭击所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了61%;2013年全球发生了近一万起恐怖袭击事件,近18000人死亡。
(5)恐怖事件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你认为各国应如何应对?
李老师为九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专题活动学案,请你跟他一起完成吧。
(1)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定义。
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百度百科
(2)理论与实践
理论来源: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历代实践:
①建立于秦朝:
②巩固于西汉:
③完善于隋唐:
④强化于明清:
(3)评价
⑤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评价这一制度的利弊。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4日开启访问欧洲行程。应邀将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
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同时出席在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以下内容均摘自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
报道一(荷兰之行):访问期间,习近平将会见荷兰王国第七代君主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会见议会领导人,并同首相吕特举行会谈。
(1)依据材料判断,荷兰是什么政体的国家?这一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最早来源于哪部文献?
报道二(法国之行):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27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集中出现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报道三(德国之行):习近平28日应邀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引用《浮士德》回应“中国威胁论”:有些人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歌德作品《浮士德》中的人物),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但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3)20世纪以来体现“国强必霸”这一陈旧逻辑的国际性会议不少,试举一例
报道四(比利时之行):3月31日,习近平会见比利时国王菲利普。习近平表示,这是我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访比利时和欧盟总部,具有特殊意义。
(4)欧盟的前身是哪一组织?欧洲的联合呈现怎样的趋势?
报道五(出席安全峰会):我们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使各国政府和核能企业认识到,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采取切实举措,才能真正管控风险;只有实现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续发展。
(5)综合上述所道,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此事国事访问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查尔斯·P·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图:
材料二:19世纪下半期开始的这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明与推广;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利用。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并开始向现代社会迈进。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上)
材料三:六个重要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国家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
1938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949 |
174 |
113 |
100 |
112 |
101 |
109 |
1955 |
219 |
134 |
178 |
149 |
150 |
135 |
注:表格里的数字以1938年为基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
材料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实与英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有直接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和新动力
(3)材料三中,20世纪50年代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国家?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在材料三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帮助下,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材料四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5)根据材料五,谈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