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 A |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
| B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 |
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
| C |
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
| D |
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
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包括()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江南制造总局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
| B.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
C.棉纺 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
| 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地送到1650年的英
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出现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 )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
| C.蒸汽锤、铁路设备 |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市场扩大的需要 | B.工艺技术的提高 |
| C.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 D.电力的广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