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每小题3分。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己卯,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定武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定武诸城复去仙附。庚辰春,金大发兵益仙,治中李全叛中山应之。俊军时屯曲阳,仙锐气战,败之黄山下,仙脱走。
壬辰,会诸军围汴。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焉,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岁时庙祭,非疾病,跪拜必尽礼。子虽孩乳,亦使之序拜,曰:“祀以孝先也,礼宜如是。”待族亲故人,皆有恩意;里夫家僮,亦接之有道。克汴时,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耳,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
俊忠实自许,不为夷险少移,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止之,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趋安脱危乎?”先是,戊子岁,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曰:“民实少而欺以数多,他日上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行元帅府时,狂男子三百余人期日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间妖人惑众,图为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
南征时,人多归俊愿为奴者,既全其家,归悉纵为民。邻境人有被掠卖者,亦与直赎还之。其天性之美类如此。俊器度弘远,善战而不妄杀,故人乐为之用。大小百战,无不克捷。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召与欢语,有惰者,则怒罚之,故其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选自《元史·董俊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辰,会诸军围汴会:会合 |
| B.子虽孩乳,亦使之序拜序:行礼 |
| C.俊忠实自许许:称许 |
| D.有司议当族当 判罪 |
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
| B.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
| C.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
| D.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俊尊老爱幼,知书明理,战功显赫,是个文武全才。他重视教导子女,在作战期间也不忘为子弟寻找贤明的老师。他还善待亲戚朋友甚至家中仆人。 |
| B.董俊心系百姓,不会压榨百姓谋取私利。可他手下却有人像当时的很多官员一样,虚报所猎户口获得了好处,董俊发现后向他们讲明了其中的害处。 |
| C.董俊认为自己是忠实之人,事实也是如此。战场上的董俊以马援为楷模,勇往直前,即使受伤也不会怯阵退缩,人们敬佩他的同时也为他的安全担忧。 |
| D.董俊善战而又不滥杀人,人们都愿意为他所用,很多人甚至愿意做他的家奴。他用财物救助被拐卖的人,看到人们勤于农事就很开心,在百姓中口碑很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2)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召与欢语,有惰者,则怒罚之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题目。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日:“无以为①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入虽欲自绝②,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③。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④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⑤已矣。”(《论语。述而》)
子曰:“当⑥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注】①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②自绝:白行断绝与对方的关系。③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④抑:不过。⑤云尔:如此罢了。⑥当:遇到。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孔子子在弟子心中的形象以及孔子的自我评价。
从孔子和其弟子的师生关系来看,你觉得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师生关系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斗鸡记
(明)袁宏道
余向在山居,南邻一姓金氏,隐于掾,爱畜美鸡。一姓蒋氏,隐于商,从燕地归,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粗毛厉嘴,行迟迟,有野鹳状,婆娑可人。群鸡见之,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纵步饮啄如常,玉羽金冠,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侮其小,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气不肯下,便跃然起斗。巨鸡张翅雄视,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不敢轻发。于是各张武勇,且前且后,两两相持,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美鸡自分不能当,即乘来势,从匿巨鸡胯下,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乘其不意,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便怒张扑来,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
余自初观斗至此,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欢喜,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而卒不可得,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
余正在烦恼间,有童子从东来,停足凝眸,既而抱不平,乃手搏巨鸡,容美鸡恣意数啄,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美鸡乘势蹑其后,直抵其家。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适两书生过,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逮立蔓型号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
余久病,未尝出里许,世间锄强扶弱豪行快举,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逢人便说。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鸡自分不能当分:料想 |
| B.美鸡将不堪堪:经得起,忍受 |
| C.巨鸡失势遁去遁:逃走 |
| D.美鸡乘势蹑其后蹑:踢,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且前且后,两两相持示赵弱且怯也 |
| B.不知美鸡置身何所作计何不量 |
| C.亦得一加于巨鸡得复见将军于此 |
| D.乃手搏巨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 A.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
| B.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
| C.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
| D.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竞以此了/一日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形体、姿态、气势等方面写“巨鸡”与“美鸡”相争斗,形神逼肖,生动有趣。引人人胜。 |
| B.袁麽道曾在朝中任职,但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文章多写身边琐事,情调闲适,诙谐风趣,本文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 |
| C.作者写斗鸡,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将原本平淡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并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现了深刻的主题。 |
| D.本文可认为是一篇纪实性散文,也可认为是一篇寓言式作品,作者借童子之口讥讽两书生的话中暗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0分)
(1)美鸡巧不及避,乃大受荼毒。
(2)须臾,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童子仍前如是。
(3)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不犹愈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山海关饬兵备饬:整治 |
| B.无嫌于东林嫌:仇怨 |
| C.帝异其才异:奇怪 |
| D.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尤:指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乡人为讼冤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 B.以解散其党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 C.既已任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 D.嗣昌乃不敢言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
| B.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
| C.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
| D.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
| B.中原发生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
| C.杨嗣昌因为其他官员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他人承担过错,并自荐代替他人,皇帝不答应。 |
|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
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
(3)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语录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语录二:“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法句经》
语录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五灯会元》
【注】“有为法”,是指由“因”“缘”和合而成的物质、精神或现象。其中,使事物生起、变化和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辅助条件为“缘”。三则佛经语录,各揭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请作简要概括。
请从三则佛经语录中任选一则,联系现实,简要谈谈其积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据四部丛刊本《滹南遗老集》)
【注】①厌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小数:此指小法术。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适:正巧 |
| B.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委:委托 |
|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爱:吝惜 |
| D.人情初不怿也怿:高兴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人臆倡,众万以附②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④潦溢伤禾,岁率以空
|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
|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 B.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 C.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
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寓意。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