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屈原塔
苏 轼
自注: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        ,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        
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

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

A.楚人 B.奉佛人 C.古人 D.大夫

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

A.屈原赴死之决绝 B.富贵之短暂
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
C.沧江之投饭 D.屈原持志之高洁

龙舟之竞渡               作者景仰之无限
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有关这位文化名人的介绍要求涉及下列内容:①时代,②地位,③著名作品,④诗文名句,⑤对后世的影响。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问题。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 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 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
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相照应的诗句是:
若将“误落尘网中”的“尘网”改为“罗网”,为什么不好?
答:

从诗中看,作者归隐田园后,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歌子
[宋]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①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题目.
浪淘沙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1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上片画线词句是运用什么手法写“愁”情的?请简析。
答:
下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简要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