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史学界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再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哪一派别实践了这一主张?
(2)图二是谁的译著?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4)在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期间,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请写出它的名称?
(5)材料一的四幅图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上图分别是行政区的区旗。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和________的侵占。(4分)
(2)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构想是谁提出的?(2分)
(3)为加强大陆与台湾的交往,维护统一,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
(4)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5个民族自治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1分)

2004—2014年我国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说明上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
⑵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
⑶1958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出现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哪两场运动?
⑷出现上图所示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创造”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
材料二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摘自江泽民的讲话
材料三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2013年6月13日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重申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的立场,并首度提出“一个中国架构”,响应大陆“一个中国框架”的诉求。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邓小平对收回香港的“天才创造”是指什么?
⑵香港、澳门分别是何时回归祖国怀抱的? 它们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⑶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两大主要障碍。
⑷材料三中提到的“九二共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有人说:“台湾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驳斥。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二(195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11月4日编印的《宣教动态》第134期上,刊登了山东范县(今属河南)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即县委第一书记)这年10月28日所作的关于范县三年过渡到共产主义规划报告的摘要。其中说:……到1960年基本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分配制度。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大锅饭》,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材料三 时任吉林省省长的韩长赋所作的《沁园春·农村改革》中写道:“小岗村头,土地承包,石破天惊。看天南地北,春风到处,人欢马跃,妇孺躬耕。黄土成金,温饱得酬,钟声不灵政策灵。……江淮再度先行,减负担、万众齐欢腾。……莫等闲,鉴古往今来,惟有成功。”
——《人民日报》2005年4月10日第5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从1953年起是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解决这一矛盾的?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乐园”不能最终实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小岗村头,土地承包”指中共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推行和中共的哪次会议有关?

14至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副绘画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眼的时代精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随着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新的政治制度"依据的主要法律文件是什么?依据该法律文件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5)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