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历来是统治者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一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一一《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入仕,是l 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地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
一一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它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施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援引材料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2分)
社会主义事业寻妖一个长期探索的历程。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历史事件?(2分)简要分析这一事件导致的后果。
材料二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了市场关系的作用,它构成了这一政策的核心。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2)材料二评述的是苏俄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3)根据世界历史知识,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并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中国文明所以没有中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阅读材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3 分)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3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 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反映清初哪一重要历史事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政府还有哪些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那场革命,使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这场革命,人类在更多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借助电灯照明”利益于谁的发明?(1分)在材料二中提到的“那场革命”的主要标志有哪些?(3分)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1分)
(4)这三次“革命”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答出一方面即可) (1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业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1分)
(2)“先生”是指谁?(1分)
(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为什么这样说?(2分)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5分)
请为下面这幅图片拟一个合适的图名。(1分)指出图中标注的航线A是由谁开辟的?(1分)这幅图所反映的历史活动对世界各地的关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