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永远都不可能淡忘的记忆。分析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观察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军队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2分)
(2)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举出一例人物,并谈一谈他们体现出什么样的崇高精神?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中国人民誉为什么?(3分)
(3)1953年双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指出图三中这条分界线的名称叫什么?(1分)
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会晤。习近平表示:“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回答下列问题。
【独立之梦】(1)中美两国在历史上都曾担负着实现民族独立的重任,美国最终实现国家独立和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分别始于哪一事件?
【统一之梦】(2)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过哪一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今天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我国正为哪一地区的回归而努力?
【改革之梦】(3)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进行了怎样的抉择?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实现经济上的腾飞源于哪一伟大决策?
【合作之梦】(4)40多年前,哪一事件标志中美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当前两国关系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你认为中美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交流合作?(3点即可)
【历史启示】(5)中国与美国“逐梦”的过程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种种探索和曲折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是指什么?“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后被称作什么?(4分)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景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2)邓小平理论是在什么会议上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的?为什么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3)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分析与探究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可爱的家乡,欢聚一堂的?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导致“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3)请举出三例中国有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案例
(4)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请你举出两例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
材料阅析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以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二: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材料三:据报道,有记者问“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1) 材料一中“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
(2)日本这 个“东方的小国”通过哪次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的?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是什么条约的主要内容?它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4)你认为材料三中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三:美国的波音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波音公司的总部在美国的西雅图市,波音公司在美国有自己的总装厂和一些主要部件的生产厂和研发中心。但是,一架设备先进的飞机由许许多多的零部件组成。为了能以最低的成本得到质量最好的零部件,波音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零部件生产厂。如波音757—200的发动机就由英国工厂制造。中国的工厂也为波音飞机生产。
材料四: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 指的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3)请提取材料三中最能反映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本质要求的语句。
(4)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