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君主 | B.议会 | C.内阁 | D.最高法院 |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
|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
|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
《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
|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
|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
|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权力制约 | B.公民意识 | C.平民政治 | D.法律至上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中央集权 | B.主张郡县制 |
| C.反对郡县制 | D.主张中央集权 |
周公认为,“殷人耽于逸乐,所以失去天命;周人勤俭有德,最终获得了天命。”周公在此强调了
| A.殷人失国是寄托于神事 | B.殷人人事神事并重 |
| C.周人得国是得到神事 | D.周人人事大于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