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十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和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的税率(%) |
1858年的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袈裟布 |
匹 |
10.68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棉每百斤需洋33元,印度棉亦在30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12~13元,多至17~18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历史现象?
(3)综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社会经济上的巨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总体上看,1830~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明显要比法国糟糕。”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但是,英国控制着100万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器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英国的棉布销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生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的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在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工人的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把各种形态的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之后转化为热量、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节节上升。——《历史焦点》
请回答:
(1)依据以上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各方面的影响。
(2)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的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提供本国消费,而且提供全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3)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世界地位如何?
恩格斯在《1845年和1885年的英国》一文中指出:“英国享有将近一百年的工业垄断,现在无可挽回的失去了。”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英国工业垄断地位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如何丧失的?
简述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