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裔至吴数年,流徙伏匿,孙权未之知也。诸葛亮遣邓芝使昊从权请裔,权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注。”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八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②既至蜀,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日:“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③少与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一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买臣之妻:朱买臣及妻是会稽(属吴越)人。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流徙伏匿 ②必用事西朝
③有器裔之色 ④振赡衰宗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蒙侥幸得全首领 | B.其明年,北诣亮谘事 | C.使立门户 | D.行义甚至 |
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推断孙权欣赏张裔哪两点?请概括。
分析第③段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
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 “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①失候。
酎金:诸侯于宗庙祭祀时献金助祭(选自《史记·卫绾列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②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注] 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忤:触怒 |
B.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 遁:失败 |
C.竟失襄阳竟:最终 |
D.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 恨:遗憾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陈文龙“忠义”的一组是()
① 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 ② 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③ 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④ 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⑤ 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 ⑥ 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文龙本来很受丞相贾似道器重,并提拔他担任监察御史,但他从不阿附贾似道。 |
B.陈文龙极力反对贾似道任用范文虎、赵溍,贾似道先贬他的官,后指使李可弹劾他使他被免官,但兵溃鲁港后,贾似道也追悔莫及。 |
C.福州投降元军后,王刚中派人到兴化劝降,陈文龙杀了王刚中的使者,并写信斥责备王世强等人的叛国行为。 |
D.林华投降元军后,又下令让曹澄孙把陈文龙和他的家人都抓到元军中,百般凌辱,但陈文龙宁死不屈,终至绝食而死。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
答:。
② 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矗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递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耶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默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莲日:“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别仲父,而桓套为霸者宗。夸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权每田措,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日:“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适于原野,棱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日:“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夸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A呼昭还,谓日:“为共作乐耳,套何为怒乎?”昭对日:“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
。权日:“方夸多事,取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日:“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套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客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日:“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
(《三国志·昊书·张昭传》,有删节)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比肩之旧旧:旧交 |
B.而桓公为霸者宗宗:宗族 |
C.非所以优之也优:优待 |
D.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妄:胡乱 |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使人以水洒群臣
A. | B. 蟹六跪而二螯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 ![]() |
C. | D. 质于齐,齐兵乃出君为我呼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自幼好学,才华出众,声名远扬,虽然被推荐为孝廉,却拒不接受。 |
B.张![]() |
C.张昭在孙权打猎遇险时严肃地劝诫他,但孙权却置之不理,反而建造射虎车继续狩猎。 |
D.张昭忠心耿耿,敢于直言相劝,孙权因此对张昭有敬畏之意,不敢尽情享受娱乐之快。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翻译划线的句子
答:
(2)这则论语蕴涵的哲理是什么?
答:
文言阅读(10分,每小题2分)
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
D.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
B.亚父者,范增也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