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①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②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③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第①段推断百姓“离乡轻家”“不顾廉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第①段为什么不直接提出主张而提及“明主”的做法?
第②段画线处有两种断句版本,选择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B.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下列属于“贵粟之道”的一项是( )
A.务民于农桑 | B.薄赋敛,广畜积 |
C.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 D.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
评价作者对“商贾”的观点。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①,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