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
A.“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
C.“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
2011年新版《水浒传》在全国各地卫视上热播,由于疏忽,其背景知识出现了一些历史错误。如:
A.东京街头店铺林立,市坊杂处 | B.鲁智深在相国寺庙会上买酒吃肉 |
C.宋江与吴用在玉米地里“设计” | D.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
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②使用高转筒车③曾推行均田制④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 D.小农经济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