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
分析问题: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依据。
解决问题 :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3)请结合材料,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两会”期间的民生热点话题,也是今年央视“3·15”晚会重点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食品安全的负面新闻一再被曝出,低标水、问题羊肉、毒生姜,一拨接着一拨,让人不知该相信什么才是真正安全的。现在不仅是小商小贩生产的食品不安全,就连一些食品生产巨头也被曝出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 “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热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三个“最”,表现了治理餐桌上的污染的决心,坚决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坚决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材料一 2013年5月,“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
材料二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原因。
材料一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于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这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崇高的文化追求,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1)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从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分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材料一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着对内市场化改革,对外市场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任。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在自贸区试点中将有望实现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通过减少政府审批和打破垄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与贸易相关的很多行业将取消行业准入审批,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能从事相关行业。
(1) 结合材料一,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批准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合理性。
(2) 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政府应该怎样“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3)结合材料, 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才能肩负好“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12日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请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 分)
材料二:《决定》指出,要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强化“六种意识”,即方向意识、市场意识、系统意识、协调意识、攻坚意识、群众意识。坚持党的领导,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意识;要充分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市场意识;运用系统思维,整体推进,这是系统意识;要处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关系,做到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这是协同意识;要凝聚改革共识,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这是攻坚意识;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群众意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如何通过强化“六种意识”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10 分)
材料三:《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于是2013年12月7日,教育部高考改革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出台,并提出,“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以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和金钱,已经远远超过英语的实际效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盛行。苦学英语十几载,为何还是听不懂、说不了?专家指出,必须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工具的原本定位,对英语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弱化英语的应试教育功能,强化英语语言教育功能。
(3)请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知识,分析英语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性。